环境科学生态学教学的环境问题摘要:教学方法、技巧

xzdxmynet 发布于 2024-04-26 阅读(25)

导言:环境生态学论文的撰写对于很多专业学者的工作和学习来说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写一篇高质量的环境生态论文并不是那么简单和容易的,所以大家之前都会知道。 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本文被归类为生态论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几篇环境生态论文范例,供大家参考。

环境科学生态学教学中的环境问题

摘要: 分析了环境问题整合在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教学中的作用,介绍了环境问题整合的技巧,并指出了环境问题整合时的注意事项。 结合实例阐释了紧扣主题、适时适量、形式多样的环境问题融入技巧。

关键词:教学方法; 生态; 环境问题

生态学是大多数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了解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并能够应用生态学理论运用到环境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解决环境问题。 从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来看,生态学与环境生态学有明显的不同。 然而,作为环境科学专业开设的生态学课程,除了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一般生态知识外,教学中还适时、恰当地融入了课程内容。 引入环境科学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做不仅可以将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谈谈如何将环境问题融入生态学教学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以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环境问题融入生态学课程教学的作用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它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发展成为许多分支学科。 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揭示自然生态变化的过程和机制,寻找调节生态过程的方法,维护生态平衡。 它还包括揭示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生态响应机制。 这些内容属于基础生态学或一般生态学。 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本学科的目的是揭示环境变化的机理和控制方法,探索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见,生态学的目的和环境科学的目的是相互交织、不可分割的。 2000年,李波等主编的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教材出版,解决了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课程教材问题。 教材中删除了生态学中一些偏向生物科学的内容,体现了生态学是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 它紧扣生态发展前沿热点问题,融入了环境科学的学科内容[1]。 它名副其实。 环境科学专业核心教材。 教材由杨驰教授于2008年和2014年两次修订,进一步增加了对当前热点问题的讨论[2],并突出了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3],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环境。科学专业。 即便如此,由于许多生态内容与现代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可谓“无处不在”、“无时无刻”,教材编写过程中也很难面面俱到。 另外,随着生态与环境科学的快速发展,新理论、新观点不断涌现,无论教材更新速度多快,都很难跟上这种变化。

2. 整合环境问题的技术

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涉及大气、水、土壤、光、温度等多种环境因素,以及个体、人口、社区、生态系统乃至全球层面。 生态学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也包括以上所有内容。 因此,生态内容与环境问题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要将环境问题融入到完成生态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教学中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紧扣主题。 将环境问题引入生态学教学时,首先要紧紧抓住选题的合理性,使环境问题与生态内容的联系具有逻辑性,学生对生态内容与环境问题的理解融为一体。 生态学课程教学有其自身的课程目标。 环境问题的引入服务于课程目标。 介绍的内容要围绕课程目标,做到公正。 例如:《控制群落继承的因素——人的因素》中提到,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利用群落,有目的地改造群落,构建人工群落。 明显的例子包括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 、城市园林绿化等,这些常见的例子简单平淡,不能刺激学生的神经。 如果此时介绍人类对荒漠化的控制,并借机简单提一下“荒漠化加剧”和北方严重沙尘暴的环境问题,随着东北防护林的建设,引入的荒漠化问题与联系生态学中“控制群落演替的因素——人为因素”的理论,使环境问题与生态理论的联系自然而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相反,如果将水污染问题引入“生物对水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水污染现状、水污染原因、生物对水污染的净化作用、生态修复等。水体等,看来内容是相关的。 ,但实际上有点牵强,偏离了生态学的内容。 水污染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通过适当扩展一些当前的污染状况,完全符合“水生态系统”中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类型的“现状”的生态内容。国内外水体。 要求。 2、及时、适当。 当在基本生态原理的讲解中遇到相关环境问题时,课程内容与环境问题的联系自然、恰当,使学生在学习生态课程内容的同时加深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理解,拓宽专业视野,同时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的吸引力。 例如:《光因子的生态效应与生物适应性——不同光质的生态效应》中提到紫外线对生物体有杀伤作用。 大气中290nm以下的紫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造成环境问题。 臭氧层破坏造成的“臭氧空洞”及生态后果 从“德曼效率与十分之一定律”的现实意义上看,“中国猪”的自然引入与畜牧业的环境危害尽可能的素食主义。 适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问题提出的数量要适度; 第二,介入环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要适度。

今天,人类面临着大量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这些问题都与生态学的内容密切相关。 生态学课程中环境问题的介绍要适当,避免过多。 有些环境的内容、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危害以及人类的应对策略都非常复杂。 有的甚至还在探索中,还没有最终的结论。 这些问题在介绍的时候一定要介绍一下。 找到合适的角度并简洁。 例如:在《初级生产的生态效率——光能利用效率》中,可以联系到世界的“粮食问题”和“能源问题”,进而涉及到世界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非洲的饥荒人口、中国的粮食安全、超级杂交水稻、基因工程、转基因食品、清洁能源、生物质能源、中国的耕地红线等等,甚至可以延伸到核能的利用及其危害等。在这些内容中,选择“世界能源危机——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向学生简要介绍生物质能源及其发展问题。 至于转基因食品的问题,可以提一下它的光能利用率高(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我们不能介入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的问题。 虽然这个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它本身并没有科学的结论,而且与生态的联系也相对复杂。 3、形式多样。 将环境问题融入生态学教学中,除了在授课时将其与课程内容一起讲解外,还应注意采取其他多样化的形式,增加课堂的艺术性和效果。

其他形式主要有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网上提问、集体讨论、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小论文等。教学中采用的具体形式主要根据时间和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来选择。 有些内容可以组合多种形式。 例如:在“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动过程”中,指出污染对信息流动的影响,可以安排课堂讨论; 在“放射性核素循环”中,可以指定与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有关核污染的内容。 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查找答案。 指定内容包括福岛核泄漏事件概况,泄漏了哪些放射性物质,污染了哪些地区,造成了哪些危害; 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森林急剧减少”问题中,可以先展示一些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图片,然后播放一段有关热带雨林的科教视频,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热带雨林的现实。热带雨林遭到破坏。 对于一些综合性、难度较大的问题,如“全球变暖”问题,要求学生“在不同层面上讨论全球变暖对生态的影响”。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查资料来回答,需要结合生态。 只有认真思考课程内容才能回答问题。 因此,以短论文的形式进行安排,让学生在完成短论文的同时,对生态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和复习,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23

环境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工科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组织、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改革考核方式。 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实践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 实践教学; 优化; 工程学院

一、环境生态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联系不紧密,缺乏设计性、探索性的实习内容。 不同课程、不同学科之间很难实现知识整合和创新。 另外,由于实践教学周期较短,教学模式相对简单。 主要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大纲中的实践内容。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导致没有主动参与实践过程。 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 2.教学质量检验标准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表现。 目前对学生表现的评价仅限于实习报告上的等级评价或分数量化。 在实践过程中,教学内容以小组的形式完成。 这样,同组的一些同学就可能互相抄袭而通过考试。 。

2.环境生态学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与优化

1.增加城市生态监测实习环节,丰富实习内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城市生态系统基本要素以及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对城市环境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环境中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建议,有必要结合环境生态学的实践内容与《城市环境学》和《环境污染生态学》相结合。 除前期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考察和了解外,还增加了生物修复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在污水处理和城市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布局中的应用相关实习内容。 通过对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功能性生态湿地的实地考察,学生将基本了解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对城市环境的服务功能,以及人工湿地净化水体的机理; 通过实地考察韩城湖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类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并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布局。 2、加强学生实践主动性、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解决也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性问题[3]。 环境生态实习的实地实习目前主要在安康市宁山县秦岭火地塘实验林场、象屿国家森林公园、淳化县中山森林公园等地完成。 野外实践内容与《环境土壤学》、《自然地理学》相衔接,凸显生态实践的综合性。 土壤剖面的观察,使学生了解植物与土壤的关系,以及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了解植被蓄水保土的原理; 了解自然地理学中秦岭山区不同海拔垂直带状植物的波段谱分布规律。 实习前,要求每位学生认真学习指导书,分组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分工协作。 根据样地调查,确定当地药草群落样方的最小面积,并通过自己的亲自调查了解实习的目的; 通过样方调查,计算群落密度、频率、重要值和多样性参数; 通过测量不同植被群落的光照强度以及各群落不同层次的光照强度,得到群落分布与光照的关系。 观察植物群落,了解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垂直结构在群落生态功能中的重要性。

3.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践组织环节,规范实践教学流程

1、构建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环节。 实习前和规划过程中,采用多式样的方案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解了城市综合公园生态系统调查后,要求学生自己制作调查问卷。 没有具体的格式要求。 学生在查阅文献后,制定了各种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实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问题和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湿地生态系统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实习中,学生可以认识到植物在湿地系统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此类研究方向的兴趣,思考如何在不同环境下开展植物育种。状况。 选择和配置等问题。 2、规范、严格要求实习计划和实习报告。 实习过程中,要求各组学生在实习前仔细细化方案。 例如,在实习期间测量校园生态因素时,对测量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并要求学生提前确定测量的目标对象。 具体地点为后续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立即对每一部分的数据进行总结和总结。 在报告写作内容上,要求学生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对各部分有自己的总结和理解,并针对实际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同时,对实习报告的写作格式进行了详细说明,强调实习报告应符合图文并茂、图画清晰、实习现场照片等规范要求。 通过以上实践环节的组织和规范,学生分组可以在实践过程前完成实习计划的制定,在实践过程中提高现场实践的熟练程度,同时能够在参观实习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实习地点。 技术问题,或正确回答领导老师提出的连接问题。 实习报告的书写比较规范。 大多数学生在实习报告中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评价考核办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核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形式。 更重要的是,它考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 本次实习的考核指标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实习期间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协作态度和能力、遵守纪律和道德、创新意识和能力、实习报告的撰写等。还汇总了答辩状况等方面,全面综合地考核学生的实习表现。 激发学生内在发展潜力,增强学生各实践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实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文立足于环境生态学实践教学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对环境生态学实践内容进行了优化和重组,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和考核方法。 通过两批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学生不仅在环境生态学的实习教学过程中获得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和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123

参考:

[1] 余可峰,张建恒,霍元子。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方法的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8): 227-228,231。

[2]杜红霞,石辉,王丽,张军.工科院校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 新校区,2016,(1):42-43。

[3]石慧,杜红霞,王莉。 环境科学专业生态课程群建设的思考[J]. 高等科学教育,2017,(4):121-125。

[4]程志鹏,穆飞虎。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生态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广东化学工业,2017,44(10):249。

作者:杜红霞、王莉、张军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123

标签:  生态 环境 科学 实习 实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