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xzdxmynet 发布于 2024-01-26 阅读(94)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地理学论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摘要:实践教学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施途径它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是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教学环节。 结合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特点,从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出发,重点围绕实践教学的四大模块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支撑保障体系。 研究提出通过建立校内实验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教学活动、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五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101-02 一、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特点(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人文地理学和城乡规划专业。 从广义上讲,实践教学是根据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条件建设,结合专业特点,科学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并通过有计划、有效的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培训与理论教学相配合,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独立工作和科研能力。 具体包括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模式、管理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组织保障等要素。

狭义上,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设置和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环节(作业、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并采用相结合的方式。产学研结合,形成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补充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特色。 与传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课程)的一般特点相比,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育人特点 2013年,根据新的《本科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将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与管理专业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在此调整的基础上,将地理学的地质、地貌、水文等要素与城乡规划的城市建设、土地管理等要素相结合,为人文地理学和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2、信息化技能特点 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智慧出行、智慧交通等概念的广泛推广,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结合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新兴方法广泛应用于城乡规划领域,实现了城市建设中城乡规划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

同时,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专业对原来混乱的城乡规划与管理关系进行了明确的调整,明确了城乡规划、城市规划、建筑与风景园林之间的关系。 理顺自然地理学、资源环境管理、城乡规划、人文地理学之间的关系。 3.社会化实践特色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专业涉及地理科学、人文学科、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领域。 它将人口、资源、环境与建筑、管理、生态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融为一体。 结合研究和应用内容。 其专业教育直接与生态文明、绿色环境、协调发展、城市建设、土地资源、旅游管理等方面相结合,具有浓厚的社会实践特色。 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实践教学体系立足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区域发展等多种因素。 二、人文地理学和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 根据我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特点,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范,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以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融合将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途径。 具体来说,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构建,按照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生产、社会实践等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合理配置和组织。一般技能和专业。 技能、职业技能等多层次实践教学内容分步安排; 为了体现能力培养的连续性,人文地理学和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类别和水平划分模块。 要落实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防止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碎片化的东西,保证高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完整、系统的技术和技能。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分为软件管理和硬件管理两大类。 其中,软件管理包括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和评价指标体系。 硬件管理包括计算机配置、管理机构、实践教学基地、对接产业孵化器等。要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真正的“双轨同步”,需要建立“落实实践教学”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软硬兼备,优化、合理、完整、可靠,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四)实践教学支持保障体系人文地理、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支持保障体系需要熟悉生产建设一线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 、管理、服务等方面具有过硬的技能。 算是比较完整的了。 具备三个重要条件:先进的技术装备和设施、模拟的实践教学环境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实践教学对配套条件要求严格,既需要一定水平的硬件环境,又需要合适的软件环境。 支撑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实践教学成效的重要决定因素,其成功与否决定着人文地理学和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成败。 三、构建人文地理学和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校内实验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全面、开放的实习场所,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强化学生的理论联系能力结合实践,也促进了高年级学生的就业,帮助学生与社会、企业融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教学活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有必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辅助。 一方面,可以增加专业课程的实验和课堂实习时数,增加实验课程,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信息技术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城市虚拟仿真实验室,让学生完成虚拟地理空间重构、城市管理和法规政策模拟与评估、城市规划案例模拟等活动,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 ' 对专业的理解。 认知,加强实际案例的学习。

(三)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综合性、技术性、应用性强的专业。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既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丰富的实践规划经验。 为此,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需要以产学研结合为桥梁,通过引进、培训、深造、实践等多种方式,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具体采取以下措施:定期安排专业实习教师到市规划局、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参加在职培训; 学术课程教师和实践课程教师实行定期轮换; 行业精英融入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知识的教师。 高水平行业专家担任兼职实习导师。 (四)完善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规范化管理体系,确保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一切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在规范的教学管理实施体系下进行。 高等学校要制定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原则、标准、方法和实施步骤以及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制度,确保实践教学活动长期稳定有序运行。 学校要鼓励和支持实践教学制度改革,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题目: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高等教育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1]陈昆仑,李丹,王旭。 学科调整背景下的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专业的机遇与发展[J]. 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22-25.[2] 宁小黎。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以包头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为例[J]. 银山学术杂志, 2007, 21(3): 112-114. [3] 孙明,张军,刘伟斌,等。 基于CDIO工程教育的黑龙江省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23): 8049-8051. [4] 张洪波,蒋云,王宝军,等。 基于“卓越计划”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策略[J]. 高等建筑教育,2014,23(2):16-19。 [5]于宁,刘静军,邓林,等。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创新——以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 师范大学学报, 2014, 34(5): 117-120. [6] 卢岩.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 经济研究指南,2009,32:221-222。

标签:  实践 教学 城乡 地理 人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