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子现中心小学康艳侠: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xzdxmynet 发布于 2024-04-25 阅读(22)

《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纪子贤中心小学 康艳霞

【摘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上,而必须下功夫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使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从而促进心理健康事业的有效发展。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生中更为重要,但现有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关键词】: 农村; 小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和成年人一样,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存在厌学、自卑、孤立、失落等心理问题,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问题。 这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丧失自信心等,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农村经济不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厚。 大多数农民对心理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知之甚少。 受农村环境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因此,有必要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针对他们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找到有效的方法,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生活在健康的学习环境中。

一、农村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1.学习问题,包括学习困难、成绩落后、考试焦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由于农村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再学习,因此学习引发的心理问题是最突出和普遍的。 当前,由于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家庭要求过高,导致学生越来越紧张,心理不放松,比较脆弱。 据调查,农村小学生中,学习困难、厌学的学生不少,期中自信心不足的现象十分突出。 由学习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表现为烦躁、紧张、沮丧怨恨、思维迟钝、精神萎靡等,甚至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 因此,热烈的课堂气氛、生动有趣的故事、激烈的辩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健康的。

2、人际交往问题,包括人际问题和家庭关系问题。 由于我自身的一些原因,我的性格可能不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同学关系不融洽。 要么关系冷淡,被常人忽视,要么关系紧张、紧张。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 别人必须围着自己转。 他们没有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技巧,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或不当的交往。 家庭与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多地被学生提出,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过多干涉自己。 我们也应该对因父母过度监管而导致孩子杀害父母的一系列事件引起足够的重视。 多关注,多探索家庭教育的弊端。

3、性格问题。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塑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 我们常说“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品格是一个人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中最重要的品质。 调查显示,小学生的不良性格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依赖性强、优柔寡断、固执等,占受测学生的45%以上。 良好的品格是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中逐渐形成的。 生活中遭受挫折、学习中遇到障碍、交往中受到歧视等,都会导致其性格产生嫉妒他人、自私、心胸狭隘、胆怯、自卑、孤立、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 。 小学生的不良品格必须引起我们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学生的个性更容易凸显出来,一些不好的特质也会随之而来。

二、解决农村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

1.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我们可以深入各学科的心理健康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台、黑板报、讲座等宣传心理知识。 从实际出发,自行选材、自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成长需要,易于接受、引起兴趣、产生共鸣; 另一方面,在安排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学习,努力消化吸收,只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设计出好的方案,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也使我们能够自学、自学。创造,既增长了心理知识,又锻炼了各种能力,从实际工作中提高了我们的心理素质。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厌学是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与学生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师生之间缺乏心理沟通,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就会进一步加剧学生厌学的现象。 因此,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主动关心、理解学生。 诚实对待学生,帮助和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介入“留守学生”的生活,多为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教师使用言语和肢体语言交流来改变学生的情绪。 俗话说,只有亲近老师的人才能相信老师的教诲。 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消除师生之间心理障碍的关键。 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学生活泼、活泼、健康的发展。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运用肢体语言与孩子们进行交流,再加上活泼的游戏、轻松的学习氛围等活动,与学生融为一体,进一步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重视心理教育班会和心理讲座的积极作用

我校积极倡导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重视心理工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班主任利用班会逐步渗透心理咨询内容,互相讨论学生关心的心理问题。 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向他人学习,克服嫉妒等不良心理,树立正确的心态。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开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生的教育。 主要有“如何与老师互动”、“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等心理讲座。 第二部分是老师自己的学习。 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尊重学生完整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成为朋友,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等。第三部分是对家长的教育。 为了让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对家长的心理教育指导也非常关键。 为此,学校为家长提供讲座,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从心理角度对待孩子。 做好儿童教育等工作,使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学校心理教育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合理、及时地开展心理疏导活动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学生有任何心理问题或困惑需要帮助,但因故无法接受面谈,可以写信让心理老师进行解释、建议和鼓励。 帮助他们。 通过各项工作的系统实施,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首先,心理教育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掌握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及时提供教育指导。 其次,心理咨询工作的时间要尽量方便学生。 教师敬业、乐于奉献、学生至上。 再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渴望。 信息时代,社会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 学生在学校经历自身成长和变化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受到不断变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学习压力和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因此,他们内心的矛盾、冲突、压抑更加明显。 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的迫切需求和参与热情。 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利于学生之间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5、班主任担任学生的健康心理师。 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信任的人。 因此,通过班主任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是解决学生成长问题的重要途径。 了解班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后,班主任在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学习心理咨询和谈话技巧。 虽然不像心理咨询那么正式,但我们在心理咨询中运用的是尊重、倾听、同理心、真诚的原则。 诸如此类的辅导技巧,确实为学生解决了很多心理困惑。

6、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等方式,为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心理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 让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明白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家长要抛弃以考试论水平、以分数论英雄的旧观念,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与孩子进行思想、精神上的交流,达到相互的了解和沟通,培养学生健康素养的不断提高和健康发展。

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渗透到教学中,多与学生交流,把学生的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自我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慢慢融入心理健康的教学模式。

[参考资料]:

1.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姚本贤、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4、王浩:《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教育与管理》

标签:  心理 健康 讲座 实际 交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