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11周突发心慌5小时多就诊于我院急诊科

xzdxmynet 发布于 2024-04-26 阅读(22)

案例

患者,女,36岁,怀孕11周,因突发心悸持续5个多小时到我院急诊科就诊。 5年前,她也曾有过类似的症状,没有经过特殊治疗,就自行痊愈了。 治疗后立即进行常规床边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在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异常快速的心跳会导致无法控制的心跳。 室上性心动过速长期反复发作,甚至会导致心脏变形、扩大、心功能障碍,出现“心动过速心肌病”等严重后果。

主治医生认为患者是孕妇,不适合用药。 他反复进行Valsalva动作(屏气试验)和刺激咽部放射等方法来兴奋迷走神经,但无法阻止心动过速,于是他请来了心电图医生。 咨询。 心电图科主任陈丽娜医生立即建议患者进行“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终止心动过速。 俗称“食管脉搏调节”。 陈丽娜医生将一根白色“线”插入患者鼻腔,送入食道。 通过这根带有5个电极的导线,她在靠近心脏的食道壁处间接起搏心脏,以恢复异常的心跳。 普通的。

陈丽娜博士解释说:通过这个电极轻轻释放一些低能量脉冲,可以立即终止心动过速。 随着检查的进行,病人的心悸和不适感也瞬间消失。 (5 次心跳终止心动过速)。 可以说,心动过速“秒停”。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90%是由折返引起的。 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传统方法包括迷走神经刺激、药物和电复律以及经食管心房起搏过速抑制。 治疗速度快,根治方法是射频消融术。 其中,终止PSVT最简单的方法是迷走神经刺激,但疗效有限。 ATP在药物治疗中起效最快、效果最好。 其终止发作的有效率达87.5%,但可引起低血压和窦性停搏。 其应用仅限于心律不齐等不良反应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 自1979年在我国引进以来,食管起搏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食管心房起搏可以成功终止大多数室上性心动过速。 怀孕期间心律失常的治疗很复杂。 几乎所有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都能不同程度地穿透胎盘屏障,因此必须予以考虑。 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虽然致畸的风险大多数发生在怀孕的前8周内,但后期药物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食管起搏手术对孕妇和胎儿有负面影响。 没有毒副作用。 该治疗方法成本低,易于掌握,可以解决很多心血管疑难问题,适合各医院推广。

阵发性房性心动_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_阵发性房动心动过速

知识链接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_阵发性房动心动过速_阵发性房性心动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又称“经食管心脏起搏、起搏”,是一种无创、痛苦小、操作简单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该方法利用食管与心脏紧密的解剖关系,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利用心脏刺激器发出直流脉冲,通过食管调节心房或心室的节律。电极靠近心脏。

同时记录体表和食道内的电图,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从而揭示某些心律失常的机制,诊断和治疗心动过速等。这种方法简单,相对安全,不需要大型仪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替代心内电生理检查。

该检查适用于:

1.对于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如果用药无效或有禁忌症(如上述孕妇),可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提供快速有效的治疗。

2.对于阵发性胸闷、心慌、气短的患者,特别是有心悸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病史的患者,可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后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明确病因。

3.利用食管导联P波识别复杂心律失常;

4.对于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不明原因黑蒙、头晕、晕厥或怀疑窦房结功能障碍者,应评估窦房结功能和房室结传导功能;

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已确诊,心脏电生理检查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标签:  心动 心脏 终止 生理 发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