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大小泛黄宣纸线装手稿:沉实灵动的毛笔题

xzdxmynet 发布于 2024-05-22 阅读(12)

这本16克拉、线装的泛黄宣纸手稿,是抗战时期祖父上海城隍庙旧书店买的。 封面是他扎实生动的书法题词:《朱悌明先生诗稿》。 它多年来一直珍藏在书房里,共有60页。 虽然瘦弱不堪,但那洒脱无拘无束的草书,神韵十足,气势磅礴,饱含爱国情怀,让我惊叹不已。

读完这份手稿,仔细考证,原来这首诗是抗战相持阶段(1939年4月17日左右)写的,距今已有76年了。 真的不寻常。 经历了文革的战火,六次搬家,这首诗稿从父亲那里传给了我第三代。

周健

我的祖父毕业于保定陆军学院步兵第三期。

祖父1959年清明时节写的诗稿,标题上写着:“此书中只有朱逯明私印一枚,可以说是长沙人。” 这是根据诗稿扉页上朱悌明私印的分析得出的。 “可以说他是长沙人”是从手稿第10页作者咏蒋介石诗的最后一句《耻长沙布衣》推导出来的。

祖父周才才(1893年1月31日—1982年2月4日),字比亚,椒江嘉郡人。 保定陆军学院步兵第三期毕业,参加北伐,1962年至1963年连续任职三届,当选为黄岩县政协委员。 善于鉴赏文物,精诗书画。 他生前写下了一百年后的大事记和墓碑集。 1982年,嘉俊桥头路老宅无疾而终。

这份手稿分为剪报、诗词对联、医药、占卜、十二生肖、风水图案六个部分。 时间跨度为1939年4月17日至6月。作者走过桂林、重庆、成都、衡阳、甘肃等地。 南和金华,沿途记录的风土人情,资料丰富。 其中,与抗战有关的诗词、对联占三分之二。 文章有《瑞和仙》、《祝相伯夫妇百岁》、《念奴娇》、《何树素人君春游六都桥》、《忧伤》《江南》、《千古无名勇士》、 《拯救无名战士的夫妇》、《献给无名战士的随笔》等,诗词字里行间,气势磅礴,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可见一斑。 他在诗词、书法、易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水平,人脉广泛,因此这部诗稿也具有较高水平的地方文献史料。 价值。

诗的扉页上有一张白蕉扇书法的剪报。 诗曰:曾至白云库玛相寻,天上微风带怒雷。 我知道,思念相思是没有用的。 文字化为红豆,再化为灰烬。 一旦我走向你,就不要回头。 英雄流泪的时候很温柔,不料却嚣张到闯入江南卖酒楼。

祖父用毛笔抄写了这首诗,在右边写道:饭头是好诗,却不知谁后悔了白蕉。

作者为上海著名书画家白角

我父亲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这份手稿的作者身份,但毫无结果。 1986年左右,我查到诗稿中使用扇形书法的白角先生就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闻名上海的著名书画家白角。 焦(1907-1969)。 回想20世纪80年代,信息传播还比较原始,对于生活在浙江东南沿海偏远小镇的父亲来说,这是很困难的。

注:白郊(1907-1969),原姓何,又名云间、福生、福翁等,名福,字元祥,小号须如。 江苏松江(今上海市)人。 工书,善画兰,又善赋诗。 值得一提的是,父亲特意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白娇的家在金山嘴,那里是抗战时期日军的登陆点。

父亲周松(1928年4月24日—1995年11月23日),曾任黄岩县金庆区公所预备役军人、黄岩县法院科员。 1949年前后,他参加了台州沿海数十次剿匪战斗,历尽生死。 。 生前是台州市立医院退休干部,曾任椒江集邮协会创会会员。 他对古钱币、邮票、红色学、易经等都有广泛的研究,一生淡泊正直。 1995年11月因病去世。

时光荏苒,爷爷、父亲已经远去,但家里收藏的这份手稿依然散发着时光的芬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台州市档案馆向社会公开收集有关抗战题材的档案和史料。 经过专家的提醒和指导,我又想到了,于是我就拿出来日夜研究、整理、验证。 稿件中的诗词与抗日救亡有关,特别是歌颂抗日救国无名英雄的诗词,以及千古拯救无名战士的诗词。 虽然我小时候已经背诵过很多次,并且已经熟记于心,但我仍然怀着热情和敬佩的心情读着它们。

诗稿第一页是一首落韵诗《瑞鹤仙》:

语录:国家艰难,失地尚未收复。 春天的东西虽好,却一点心情也没有。 记得二十一年三月,我与七君住在湖边。 梅雨连绵了好几天,我当时的心情就是这样。

朝阳红照晶晶,正宇楼人已远去,黄莺在春的寂静中歌唱。 万千垂柳挺直,无声无息,不复青天。 他们自己变得悲伤、青涩,受到伤害时他们会抱怨。 蒋朗写累了,画着,泥土轻轻落下。 他暗暗回想这十年。 他还记得重门遮雨,小亭听风。 在我的老家韩市,西陵近在咫尺。 我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乌云。 即便现在,天高气爽,烟采桃李。 当我提起锅来欣赏自己的美丽时,我又感到悲伤。

旁边有一首诗《祝你长寿百岁》:

南洲的桂冠老人星,闪耀着岳江精神。 重建河山关系,地久天长(中国的衰弱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历时一百年。今天,抗战开国,必胜必胜,民族复兴就不远了)世纪之变,王先生亲身经历过。) 龙马半院。 绵绵的精神生活白了,长长的落松落入了黑暗,祝你未来福祉无穷,心境安宁。

注:马相伯(1840年4月—1939年11月),祖籍江苏丹阳,生于丹徒(今镇江市丹徒区)。 他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任校长、爱国人士。 ,耶稣会神学博士。

第5、6、7页各有一首精彩的诗,立足当下,借古喻今:

谁以杭州为汴都,夔门东望泪流满面?

在春城的狂欢夜里,我不敢相信眼前的血肉。

几千年来的历史都有一个例子。 怎能免受汉奸、霸道之人的侵害?

倾城若不沉迷于龙袍,又何来国耻?

深知萧强的麻烦和计划,破灭容易,破坏难。

武士的枪,文人的笔,向虎儿射击。

……

念及此,让人热血沸腾,硝烟弥漫的抗日救国激战场景似乎逐渐浮现在我们眼前……

注:(国耻二十一条)日本帝国主义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国家无暇东顾的机会。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正史会见袁世凯,并提交了二十一条规定的文件。 ,并要求政府“绝对保密并尽快回应”。 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进行了长达五个月的谈判,企图迫使袁世凯政府签署二十一条无理要求,企图将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金融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 这些规定被称为中日之间的“二十一条”。

讲述上海四行仓库之战

诗的手稿详细描述了抗战史上著名的“重庆大轰炸”:1939年5月4日,四十多架敌机轰炸重庆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我住的金山宾馆被枪杀了。 他们被烧成了灰烬,携带的行李也一起被烧毁。 剩下的时间都在城外的朋友家里度过,但他幸运地逃脱了。 诗曰:

滚滚战机开来,数百枚导弹炸开,春雷滚滚。 南天的火焰赤红如血,烧毁了多少生命。

住在金山已经十年了。 当我回来时,除了灰尘什么也看不见。 从此我就没有什么可种的了,成了流落街头的难民。

手稿还描述了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发生的上海四行仓库之战。当时,50万中国军队西撤,仅留下88师524团一营423人。谢晋元坚持住。 上海四行仓库。 为了迷惑敌人,宣布有“勇士八百”。 在为期四天的战斗中,这支孤军奋战,不仅鼓舞了南岸数万民众,也通过中外媒体让全世界为不屈的中国军人感动。 四行仓库之战被国际人民称为抗日奇迹。 。 诗曰:

雄风满白虹,成仁何须更成功? 谁能比得上他在大雾天气里的英雄事迹? 光是八百士兵就很重要了。

手稿的最后一部分是《拯救无名战士的夫妇》和《千古无名战士》。

有对联、诗:

生为英雄,死为鬼,鱼腹甘愿同归于尽。 斜浦迎峰留有历史痕迹。

他本来有机会报效国家,却无意留下自己的名字,令当地所有人都望而却步。 中国的力量是赖俊阳。

仇人同仇敌忾,英雄气概永存黄歇浦。 舍生取义,英雄气概应附于紫金山。

报国仁爱,尽己所能。 报仇大义,贵气长存于天地间。

“现在公敌的眼睛都红了,白刃战中王的嫉妒是多么的英勇,他俘虏了酋长,然后又打发了大臣,全世界都在努力传播殉道之道。”

身披彩虹般的力量和坚韧,拥有伟大民族的精神,昂首以示义愤,中华民族成为英雄。

血雨腥风暗江山,易水唱悲歌誓不还,程仁却宁愿杀敌回首,让大义永存。

恩怨分明,子弹飞扬,生命轻盈。 不要让九原烈士失望,让我们在流血中前行。

玄黄血战杀死了强者,激战跃马打败了顽强者,男人的野心在尸骸笼罩后得以实现,在历史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作者就职于星星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总部综合档案室)

作者注释

身处卑微,不敢忘忧国

在我收藏的三十年里,这部诗稿曾两次差点被毁。 第一次是在2004年8月,当时强台风“云娜”逼近,我搬家了。 诗稿和祖父的邮票和日记、手稿等遗物被放在一个旧木箱里,暂时存放在潮湿的老房子里。 父亲很担心,让我把这些东西搬走。 第二天一早我过去的时候,看到老屋里的水已经没过膝盖了。 过了两天,浑水才渐渐退去。 还有一次是在2008年左右,老鼠把存放诗稿的课桌门底咬出了一个大洞,周围散落着木片和碎报纸。 幸运的是,手稿毫发无伤。 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觉得不可思议,我是多么幸运啊!

这部诗集凝聚了我家三代人的心血和研究。 每次读到这里,战争年代的战火似乎都扑面而来! 这篇手稿的作者是一个民间文士,一个没有实力的软弱学者,或者是一个在街头卖纸浆的人。 他们虽然是无名之辈,但他们的诗篇却慷慨大方。 血泪之声、雄心壮志、胸襟宽广、家国情怀,燕赵不乏慷慨悲壮的人。 他们生活在江南橘子乡的破旧小巷里,心系国家安危。 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标签:  祖父 抗战 诗词 勇士 上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