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行”探访团踏访名楼传承千年文脉赓续

xzdxmynet 发布于 2024-04-26 阅读(45)

长江沿岸的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 几千年来,它们屡遭破坏和重建。 他们拥有丰富的建筑之美,拥有令人惊叹的风景,并以诗歌闻名于世。 它们跨越了历史的长河,铭刻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基因。 它们是长江三座灿烂的文化地标。 近日,“读懂中国沿江——长江千里行”考察团探访名楼、采访专家,解读三大名楼传承千年、文化脉络不断的密码。

实地参观:巍峨多彩

滕王阁.王政 摄

11月16日,参观团来到滕王阁。 站在滕王面前,远远望去,只见一座青瓦重檐、斗拱叠层的高阁雄伟。 主亭与两亭连成一体,并有两翼,相得益彰,呈现出“山峦巍峨,上冲天,飞阁流丹,下坠落”的景象。 有“无地”的磅礴气势。

“滕王阁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的初唐,最初是为了满足当时王公贵族宴请、迎宾的需要而建的。” 滕王阁景区解说员江宇哲介绍,滕王阁曾多次被毁、重建,现在的滕王阁是20世纪80年代重建的。 是根据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所绘的宋式《滕王阁重建计划草图》重新设计建造的。 展馆采用“三明七暗”的建筑风格。 从外面看,它就像一栋带走廊的三层楼房。 事实上,展馆共有七层,加上两层基座,总共九层。

11月19日,参观团来到岳阳楼。 “南极连潇湘,北连巫峡。” 岳阳楼地理位置优越,西临洞庭湖,与君山岛隔湖相望。

岳阳楼。王政 摄

走近岳阳楼,可见建筑高三层,木结构。 屋顶的形状像古代将军的头盔。 独特的如意斗拱互相支撑,支撑着屋顶。 它既优雅又强大。 走进楼内,映入眼帘的是四根朱红色的金丝楠木柱直贯屋顶,承载着整个亭子的大部分重量。 据解说员萧向荣介绍,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原为三国时期东吴将军鲁肃的阅兵建筑,后逐渐演变为观景楼。 现在的岳阳楼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的。 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盔顶古建筑。 整个亭子无地基、无梁、无钉。 枋、柱、檩、椽均由榫卯结构组成。 。 1983年,它进行了重大整修。超过40,000个木构件被拆除、编号和重新组装。 现存的亭阁大多是古代原件或对原件的修缮、翻新。

11月22日,参观团来到黄鹤​​楼。 黄鹤楼共有五层。 看上去威严、稳重、雄伟。 层层飞檐,如鹤展翅飞翔。 登楼眺望滔滔江水、两河交汇处和三镇风光。

黄鹤楼.王政 摄

“黄鹤楼是三国时期修建的军事要塞,现在的建筑基本上是清代风格的翻版,比以前更加宏伟。”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黄鹤楼》副主编钟念介绍,黄鹤楼的外形叫“四面如一”,四个面的形状建筑物的侧面几乎相同。

诗有长韵:亭以文显,文以亭传

“阁以文显,文以阁传”是三大展馆的共同特点。

“落霞孤鸮齐飞,秋水与天一色。”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以其《滕王阁序》使滕王阁名扬天下。

除王勃作序外,还有王仲舒作的《滕王阁词》和王旭作的《滕王阁赋》,史称“三王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新筑滕王阁》中也赞叹道:“少年时,听说江南有许多美景,但滕王阁是第一,据说雄伟独特。”

“昔日,人们骑着黄鹤,这里就留下了黄鹤楼。” 崔浩的《黄鹤楼》一气呵成,一气呵成。 它既自然又雄伟,充满个性。 南宋著名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谈》中说:“崔浩的《黄鹤楼》当为唐代七言韵诗之首”。 李白一生写了十多首描写黄鹤楼的诗,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两首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火三月下扬州”和“玉笛”。黄鹤楼奏乐,五月梅花落江城”。 后一首歌曲给武汉起了“江城”的绰号。

描写黄鹤楼的诗有多少首? 仅明代武昌知县孙承荣所著的《黄鹤楼集》,就收录了南宋至明万历年间200余人有关黄鹤楼的诗文。王朝。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表示,黄鹤楼独特的文化品格主要是崔浩、李白奠定的,而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则是一代代文人墨客所积累的。

参观团在岳阳楼朗读《岳阳楼的故事》。王政 摄

一篇叫《岳阳楼故事》的文章,让岳阳楼名扬天下。 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岳阳欢乐精神研究会会长黄俊健表示,其实很多诗人都曾为岳阳楼题诗,这给岳阳楼增添了更多的优雅。

在岳阳楼三楼,参观团看到了毛泽东草书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声,今登岳阳楼”。 759年,李白在流亡期间被赦免,回到江陵。 路过岳阳时,他写下了“岳阳楼台已没,江水远去洞庭”的诗句。 孟浩然也在这里留下了“云梦泽蒸腾,岳阳城惊涛骇浪”。

火永远不会熄灭:一次又一次地摧毁和重建,坚持不懈

一千多年来,滕王阁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历尽沧桑,曾28次拆除重建。

梁思成的设计草图是在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 直到四十多年后,滕王阁才得以重建。 江西滕王阁总设计师、滕王阁景区古建筑扩建升级顾问、南昌市推荐历史建筑评审专家组组长、古建筑专家陈兴文之子陈芳表示:“重建方案最终是由我父亲决定的,他是滕王阁重建工程的总建筑师。 它是由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梁思成学生的设计师陈兴文完成的。”

自南宋以来,岳阳楼已先后32次大修、重修。 仅在1639年至1715年间,岳阳楼就四次被火灾毁坏,两次被洪水倒塌,两次陷入战乱。

“滕紫荆重建岳阳楼就是其中的重大整修之一。” 黄俊健介绍,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敬被贬岳阳。 当时的岳阳楼状况十分危急。 滕子敬认为名楼古迹“皆为仁智者所瞩目,愚俗所弃”,决心重修岳阳楼。 若资金不足,不宜向民间收取,而应向“有旧债而不愿修之人,献之助官,官督之”。 为了保证质量和工期,他亲自到工地督导,甚至端午节、中秋节都留在工地。 岳阳楼竣工后,滕子敬写下了《与范经略的笔记》,附上《洞庭秋夕图》和《岳阳楼诗》,派儿子赶紧寄给好友范仲淹。 著名的“岳阳楼”就是这样诞生的。

参观团在岳阳楼进行直播,解说员肖向荣详细阐述了岳阳楼的历史遗产。王政 摄

黄君健说,当时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屡屡受挫。 “不要因事而高兴,也不要因自己而悲伤。” 语言。 虽然三十年后滕子敬所建的岳阳楼也被毁,但《岳阳楼》却记录了他和滕子敬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

“‘火之书三出,业盛八次。’ 黄鹤楼也有坚持重建的历史。” 钟念说,史料记载,仅明清两代,黄鹤楼就因兵灾、火灾等原因受损七次,又重建、修葺了十次。

1981年10月22日,黄鹤楼重建工程动工。 这是1800年黄鹤楼第27次重建。为了恢复人们想象中的黄鹤楼,重建计划历时五年才出炉。 1985年,重建工程竣工,一座符合人们想象的黄鹤楼矗立在长江南岸。 二楼挂的对联上写着:“万古河山,名胜永留。叹百年福气不减,三楚名楼被焚;国家已江山千载,光阴永留,看一代英雄谋略,天鹤再乘风。”

文化铸就灵魂:精神地标,历久弥新

虽然黄鹤楼重建才38年,滕王阁也只有32年的历史。 现存岳阳楼距今已有143年的历史。 如果算上1983年的大修,也只有40年的历史。 但参观团抵达当天,三楼却挤满了游客。 其中,黄鹤楼当天接待游客8200人次,10月份参观人数35.6万人次; 滕王阁10月接待游客41.1万人次,岳阳楼10月接待游客15万人次。 数据显示了三大名楼的强大生命力和当代人们的充分认可。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孙权,盛唐时期崔浩开始赋予其文化生命;孙权在湖北武昌修建黄鹤楼,崔浩修建黄鹤楼。人们心中的鹤楼。”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表示,从最初的修建到重建,从崔浩到今天,无论是存在还是被毁,无论是新还是旧,黄鹤楼始终“活在其中”。人心”。 “即使黄鹤楼不重建,只要崔浩的《黄鹤楼》诗还在,只要李白的黄鹤楼吹笛诗还在,只要他的送友诗还在”在黄鹤楼遗存中,武昌黄鹤楼——民族黄鹤楼——黄鹤楼的诗意将永远铭刻在民族的历史记忆中,流传在民族文化的血液中。”

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岳阳欢乐精神研究会会长黄俊健为参观团讲解岳阳楼的“欢乐精神”。王政 摄

“岳阳楼之所以千百年不朽,千年不倒,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范仲淹为岳阳楼铸魂。” 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岳阳欢乐精神研究会会长黄俊健表示,范仲淹368散文之所以成为传世名篇,是因为它表现了悲喜五观:阴清观、悲喜观、进退观、高远观、序观。 这种“先忧后乐”的人文精神超越了孟子提出的“独乐不如众乐”的精神和与民同乐的精神。 它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食粮,成为几千年来儒家文化的丰碑。 ,让一栋三层木楼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地标。 “这里之所以成为当今年轻人的热门去处,是因为它所传达的奉献精神、责任精神、服务人民、服务世界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历久弥新。”

“滕王阁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道文化景观、历史景观。每次被烧毁,滕王阁都会被重建,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和风格。这正是因为它有着不断变化的文化脉络。” 陈芳 据说,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地标。 “他们不仅因其建筑而闻名,而且因其文化魅力而闻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黄鹤楼年谱》副主编钟念接受访问团采访。 王政 摄

“长江文化孕育、滋养了三大名楼,它们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精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凝结。” 黄俊健说,“夕阳西下故乡何在? 江上炊烟让人伤感。”,显出一个“哀”字,是一种宽广的乡愁之情,是对转瞬即逝的人生的追问。 “落霞孤鸮齐飞,秋水成天一色”。 它表现出一种美丽和欢乐。 黄鹤楼和滕王阁都是由“忧”和“喜”两个字组成,而岳阳楼则衍生出鲜明的“悲喜之气”。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建造建筑,这在世界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建造建筑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让我们爬得高,看得远。” 仲年认为,三大名楼的兴盛靠的是风景和历史。 它们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史的丰富赋予了它们更高的价值和意义; 它们丰富了生活,它们的意义不在于成为旅游胜地,而在于它们在历史上真正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滋养了人们的生活。 生命与精神。

“一千多年来,尽管遭受战乱、火灾、洪水等种种苦难,三大名楼屡遭破坏、屡屡重建,至今依然屹立不倒,足见中国人民的坚韧和顽强”保护中华文化遗产,江南三大名楼不仅是地理标志和旅游标志,也是城市地标和精神地标。”钟念说,江南三大名楼不属于某一个人或某一类型。他们属于长江文化、中华文明。

(扬子报记者叶军、陈志远、王云琪、李勤雪)

标签: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序 诗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