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华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xzdxmynet 发布于 2024-02-08 阅读(54)

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不断扩大,但社会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 为进一步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心理,以帮助院校改进教学方法,让本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环境,促进就业发展。 这次调查是我们北华大学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组织的。 您也是我们的调查合作伙伴。 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 谢谢您的合作。 就业形势及心理调查: 1.您的性别是: A.男(40%) B.女(60%) 2.您对当前就业形势有何看法: A.形势严峻,求职困难有工作(40%) B. 情况正常(30%) C. 情况好,就业正常(20%) D. 不明白(10%) 3. 您认为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目前找工作的问题是: A. 缺乏实践技能和经验(50%) B. 就业期望太高(30%) C. 就业人数太多(10%) D. 其他(10%) 4. 什么您的择业理念是: A. 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20%) B. 先找到工作,再择业(40%) C. 未就业,继续深造(30%) ) D. 个体经营(10%) 5. 当您选择工作时间时,您最想进入的行业是: A. 私营企业(20%) B. 国有企业(40%) C. 外资企业(30%) D. 个体经营(10%) 6. 您选择工作时首先考虑的是: A. 薪资(45%) B. 地理因素(10%) C. 行业前景(30%) D.个人喜好(15%) 7、如果您首先选择工作的原因是: A. 家庭贫困(40%) B. 对考研没有把握(20%) C. 实现自我价值(20%) D. 其他(20%) 8. 您认为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A. 专业水平(40%) B. 心理素质(10%) C. 公共关系能力(20%) D. 道德品质(30%) ) 9. 在求职过程中您会选择哪种渠道: A. 现场招聘会(70%) B. 网上(10%) C. 亲友介绍(10%) D. 报刊(10%) %) 10.除了大学文凭外,您认为对于找到理想的工作,哪些证书更重要: A. 英语四级和六级(30%) B. 计算机水平证书(30%) C.各类专业证书(30%) D. 体育、艺术获奖证书(10%) 11. 想去哪里工作: A. 经济文化中心(60%) B. 西部地区(5%) C. 一般城市( 30%) D. 出国 (5%) 12. 您对第一份工作的薪资期望是多少: A. 低于 1500 (10%) B. 1500-2500 (50%) C. 2500-3500 (30%) D. 5000余份(10%)调查报告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高校毕业生与高校毕业生之间存在着供需数量、供求结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社会就业岗位。

本文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近年来,经济结构转型、产业优化升级、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就业形势特别是青年作为新劳动力的就业形势。 据教育部测算,每年高校毕业生首次就业失败率约为30%。 2001年,这一数字约为34万人。 2003年,这一数字为52万人。 2004年,这一数字为69万人。 2005年,这一数字为79万人。 2006年达到90万人,2007年仍有约144万应届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1]。 面对就业和再就业的双重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 还有很多人不了解就业,教育与现实脱节。 现在很多人认为大学证书非常重要。 所谓重要,是因为可以给自己的就业增加一个分量。 调查显示,90%的人认为英语四级和六级证书、计算机水平证书以及各种专业证书非常重要,但这些证书在一般大学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时只看重收入。 首先,我认为这个问卷是有问题的。 当一个问题受到关注时,就会被提上议程。 在考虑职业选择的理念时,不问价值观。 这主要是学校不太重视; 我们知道,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在选择行业时,只有10%的人选择自主创业; 选择工作地点的人中,超过55%选择了经济开发区。

仅以上问题就说明: 1、大学毕业生供需与就业的矛盾。 从1999年大学扩招到2002年,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达到1600万人,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2]。 自2002年扩招第一批专科生毕业以来,随着扩招规模的加大,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 根据近几年的招生数据,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年均增长23.1%; 2003年,毕业生212万人,年均增长46.2%; 2003年毕业生280万人,年均增长32.1%; 2005年为340万辆,年均增长21.4%。 此时毕业生总数是扩招前的2.9倍[3]。 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信息来看,2010年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总量达到2400万人,但只能提供约1200万个就业岗位[4]。 供需缺口相当大。 毕业生数量正在突飞猛进地增长。 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将持续,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并未明显增加。 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就业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 2、高校毕业生供需结构与就业岗位的矛盾是就业群体自身原因造成的,即专业、学校、学历、性别等因素造成的。计算机、通信、电子等所谓热门专业前景广阔,而历史、园艺、文学等长期专业就业形势惨淡; 长期以来性别平等的口号在人才市场上已被抛弃。 另一方面; 名牌大学就业前景广阔,普通大学就业紧张; 高学历比低学历更容易找到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教育体系和就业体系等因素,包括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管理模式等因素以及就业配套措施不足,导致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社会脱节。人才需求不足,人才流通渠道不足。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现实的冲突 (一)期望就业与实际环境的冲突 这种矛盾包括薪资、工作地区、工作环境等。 2009年底,教育部高教司对部分高等学校6000余名毕业生进行了职业选择行为调查。 调查显示,高达66.67%的学生希望到沿海开放城市就业,而选择内陆省会城市的分别只有6.37%和2.59%。 城市和中小城市[5]。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转向“平民”、劳动力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必然下降。 毕业生对于投资回报普遍抱有赌博心态。 当他们的期望过高而无法实现时,他们就无法从“正常”的角度去承受不可避免的就业困难,过分夸大其严重性。 (二)就业观念与就业现实的矛盾。 从政府管理部门来看,还存在一定的计划经济管理痕迹。 如果政府不能与时俱进地转变就业服务理念,政府就很难转向市场竞争和个人自主择业的机制。 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将困难重重。 在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提供中,相对对称的供需信息和高质量的就业服务也将受到很大损害。

从毕业生自身来看,部分人还没有清楚地了解当前的就业状况和自身条件。 他们认为该职位必须满足他们的学历和需求,而不是适应该职位。 这种观念是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不可避免的。 遭受。 (3)工作期望价值与学生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重知识,轻能力。 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很多学校毕业生知识面太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不足。 用人单位的需求,导致用人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许多雇主宁愿以高薪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而不是应届毕业生,这造成了新的工作期望与毕业生的现实能力之间的冲突。 4.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策略。 从总体上看,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还取决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据统计,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创造约80万个就业岗位[6]。 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与就业率呈正相关。 从政府行为入手,地方政府要履行职能,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落实到实际需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政策保障。大学生就业困难。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现行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应进行改革。 在为学生提供专业教育的同时,还应结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毕业生能够顺利、快速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关注经济社会形势,与时俱进,利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而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提高自身就业率的关键。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十分复杂,也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还需要政府、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创新理念、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方法才能实现。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继续深化改革,改善就业市场。 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应加强经济调控措施。 对赴西部地区在一些条件困难的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要改善工资福利和生活条件。 加大优惠力度,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到这些地方就业。 在改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通过深化改革,逐步消除阻碍学生就业的政策和制度; 各级政府要放开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积极畅通就业渠道。 不断改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加强宏观人才预测和专业设置调整,规范各类人才培养规模,引导高校改革,避免盲目专业设置在学院和大学。

此外,政府还应充分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二)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每个用人单位都应该转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耗。 让博士、硕士来装点门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更换多余的人员。 用人单位应着眼长远,建立人才储备机制。 高校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发挥价值需要一个培养、形成梯队的过程。 总之,用人单位应转变人才观念,人尽其才、人尽其才。 (三)高校要加强内部改革。 高校毕业生是高校生产的最终“产品”。 他们的就业率和就业水平是衡量一所学院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 也影响着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所以学校必须深化自身内部改革。 高等学校要主动适应市场,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优质毕业生; 同时,他们还必须响应市场需求。 、开设新专业,灵活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机制。 理顺就业指导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充实人员和设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 不仅要管理好就业工作,还要加强就业工作的市场调查和研究,了解就业工作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制定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

就业指导机构也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对学校专业结构调整提出建设性意见,最终促进学校培养的人才充分就业。 (四)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的目的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就业。 将就业指导贯穿大学生活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的就业工作内容。 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做哪些准备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将就业指导融入教学,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创造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就业指导课程不要局限于课堂,而是采用多种形式,如

标签:  大学 大学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 北华大学 就业选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