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前景如何?

xzdxmynet 发布于 2024-02-08 阅读(50)

作者简介:李琼(1991-),女,汉族,河南濮阳市人,研究生,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专业为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金融。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规模迅速扩大,大学生就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供需; 成本效益; 信息不对称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规模持续增长,各类高校录取学生人数不断创新高。 高等教育也慢慢从以前的“精英教育”模式转向“大众教育”模式。 随着1999年扩招后大学生毕业,我国大学生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 此后,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再加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取代了过去的计划经济。 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步入社会,通过人才市场、就业市场来配置和调节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 特别是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和供需比均呈现下降趋势。 就业问题已成为许多当代大学生最关心和困惑的问题。 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就业状况

就业是指一定年龄层的人为获取报酬或者营业收入而进行的活动。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大院校的录取人数不断增加。 高等教育扩招让更多的人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但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27万人。 2014年,每家企业平均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683人,比2013年增长12.8%。201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比上年增加22万人,达到749万人的高位。 这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次。 就业形势堪忧。 此外,今年已经14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人数还会增加。 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但就业率持续下降。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也与我国经济密不可分。 就业难问题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和学术界最关心的问题。 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下面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从需求、供给、成本效益、信息不对称四个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促进就业。我国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2.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微观经济分析

(一)供给角度分析

1、供给与需求

根据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在劳动力市场上,如果劳动力的供给正好等于劳动力的需求,那么供给和需求就平衡了。 如果供给小于需求,则劳动力需求者在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 如果供给超过需求,劳动力供给者就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一般来说,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者是指能够提供劳动力的人,这里指的是大学毕业生,而劳动力需求者是指能够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的用人单位。 随着大学生毕业生数量的扩大,大学生总数不断增加,造成供给大于需求。 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导致供需失衡。 因此,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2、对工资的影响

根据供求理论,当雇主愿意购买的劳动力数量恰好等于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劳动力数量时,供需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在就业问题中,均衡价格是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相等的价格——工资。 高等教育的扩张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可用劳动力的数量并降低了工资。 因此,目前大学生的工资普遍偏低,导致很多大学生因为无法达到预期的收入而选择暂时不工作。

3、偏好影响

偏好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之一。 大学毕业生选择工作时,不仅考虑薪资,还考虑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 大学生对某种工作的偏好也会影响他们的就业。 大学生对工作环境好、薪资高、社会福利好、社会地位高的工作的偏好不饱和,现在的海归学历较高、能力较强等,对此类工作的热爱也不饱和。 相比之下,海归的就业竞争力更强,而大学毕业生则缺乏相应的就业竞争力。 因此,大学生的偏好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二)需求角度分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雇主(即劳动力的需求者)所需求的劳动力数量与所支付的工资成反比。 对于就业来说,工资是决定用人单位对劳动力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决定了用人单位对薪资要求较高的大学生需求不大。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了雇主需要的劳动量。 如果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大于工资,雇主就会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相反,如果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低于工资,雇主就会减少对劳动的需求。 要求。 用人单位一般要求员工有工作经验,有一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然而,目前高校只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因此,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往往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导致其劳动边际生产率较低,因此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很少。

(三)成本效益角度分析

无论是雇主还是大学生,双方都会考虑成本和收益的问题。 在成本方面,雇主考虑的是雇佣成本。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面对高学历、无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和低学历、低经验的高中生,企业往往会选择后者。 这样,可以减少他们的就业培训费用和就业成本。 大学生考虑的是上大学的成本,主要包括大学生上学需要支付的直接成本和大学生为了接受高等教育而放弃的其他机会带来的收益,即机会成本。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普通大学生每年的费用在1万左右。 四年来总计超过 40,000 人。 机会成本不是实际付出的成本,而是为了上大学而损失的一种利益。 例如,不再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工作年薪约为3万元,四年工资约为12万元。

因此,上大学的总费用约为 160,000 美元。 从收入角度看,雇主是考虑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 他们希望员工能为公司带来最大的利益。 然而,大学毕业生由于缺乏相关工作经验,无法为公司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 利润最大化,家长投资于学生的高等教育,是为了在未来获得更高的回报。 但考虑到高等教育回报的滞后性,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工资并不是很高,其成本短期内无法回收。 另一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与他们的工资之间会存在心理落差。 高校毕业生的工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四)信息不对称视角分析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参与市场交易的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分布不均、不对称。 由于各类人对相关信息的理解不同,参与市场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

能否及时掌握就业市场的相关信息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之一。 但学生、学校、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高校毕业生无法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教育体制仍然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 虽然高等教育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已有趋势,但市场经济对教育的主导作用尚未发挥,导致大学生与社会脱节、信息不对称。 因此,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 这也是为什么提出将部分院校转型为应用型院校的原因之一。 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意味着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无法被用人单位使用。 另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无法改变,往往造成现实与理想差距较大。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对策

从以上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就业难并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 下面将从政府、大学和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一)从政府角度

一方面,鼓励大学生跨区域就业。 在选择职业时,不少大学毕业生将工作定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大多数毕业生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 政府要着眼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调动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 只有在基层出台相应的就业保障制度,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另一方面,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生自主创业除了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外,还可以为其他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政府要加大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应的创业制度。 同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特别是就业困难大学生的优惠政策。

(二)从高校角度

要进行专业调整,与市场经济结构相结合。 高校扩招,使得热门专业更加热门,而冷门专业却没人感兴趣。高校只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实践方面。 高校毕业生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不适合企业使用。 因此,高校应更加注重实践环节。 高校也应及时关注就业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对专业进行相关调整,满足就业需求。 此外,高校还可以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 目前,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大学生即将毕业时才提供就业创业指导。 它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高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就业创业指导,让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就业目标,更好地将自己的兴趣与专业结合起来。

(三)从大学生自身角度

大学生应根据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更新就业观念。 就业观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应该为自己找到正确的定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 比如,有的学生毕业于不是很出名的院校,自身能力不是很强,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但要求的薪资和福利却很高。 ,这是很难实现的,并且必然会导致失业。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适当降低找工作的要求,找到自己的定位,改变不去大城市、不高薪不打工的就业思维。 此外,大学生自身需要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虽然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但我们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社会不会淘汰真正有能力的人。 自然界中的优胜劣汰,社会中也同样存在。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只有通过官办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排除障碍,顺利就业,促进经济更好发展。

4. 总结

对于我们的大学来说,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都是为了将​​来的就业做准备,所以我们在规划大学生活的时候应该合理的设想自己未来的就业。 工资与工人的边际劳动力替代率有关,而边际劳动力替代率又与工人的能力以及该能力的资源稀缺性有关。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喜好,充分分析某一专业的资源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越高,对我们未来的就业就越有帮助。 在大学里,我们要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全面发展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这会让我们在就业压力巨大的就业市场上更加从容。 生活就像铁砧。 敲击的次数越多,发出的火花就越多。 适当给自己一些压力,让你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参考:

[1] 罗锐. 大学生就业危机及应对策略[J]. 经济学家,2005(1)。

[2] 邵福利.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J]. 经济学家,2005(12)。

[3] 杨毅.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解读[J]. 现代营销,2009(5)。

[4] 保罗·萨缪尔森。 肖陈等译. 经济学[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65-66。

[5] 张涛,张景干,邵宝剑。 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7 (01)

[6] 李峥. 当代大学生失业原因及对策研究[J]. 科学技术信息。 2009 (02)

[7]帅志英,周辉,李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弹性分析[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 (06)

标签:  大学 就业 毕业 劳动 用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