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玩游戏,是不是去了网吧?

xzdxmynet 发布于 2024-04-26 阅读(39)

孩子又离家出走,三天没有消息。 我和我的妻子都崩溃了。

孩子喜欢玩游戏,有去网吧吗? 我们从望京找到了北苑,从北苑找到了天通苑,每个社区,每条街道,每个网吧,每个电玩城,每个麦当劳肯德基店……我们都问了,都没有。 我们把他可能去过的地方的视频全部调出来,一点点快进,目不转睛地盯着,生怕错过了什么。 就在我几乎绝望的48小时后,我在路口看到视频中一个孩子的背影:是他,穿着白色短袖校服,背着蓝色米奇包。 袋子很重。 他的身体微微前倾。 脚踩在地上。 他从右边的超市出来,镜头是从他身后照过来的,而不是他的脸。 不知道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他走到十字路口,停下来环顾四周。 他显然以前从未来过这个地方。 他的同学乘出租车把他带到了这里。 他下了车,不知道该去哪里。 他环顾四周,过了一会儿,他向左转,缓缓移出镜头,消失了。

6月19日晚上7时36分至7时39分,孩子瘦弱的身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十字路口,每天川流不息的人流,却没有人注意到这个迷茫的男孩。 作为他的母亲,我对他了解多少?

已经很久没有这么长时间的注视过他的背影了? 我记得的是,当他四岁时,我看着他去幼儿园全日托。 那时我们每周只见一次面。 想当年他多可爱,经常给我讲故事。 冬天,当他看到一些灌木上挂着红色的小果子时,他问我是否知道这些小红色的果子为什么不掉下来。 我说我不知道​​,他说那是因为夏天灌木丛里有很多虫子,他们弹琴唱歌。 这让这个地方变得非常热闹,灌木也非常高兴。 为了感谢昆虫,冬天还挂上红色的水果,为昆虫准备早餐。

那时的孩子很懂事,就像一个小大人一样。 我告诉他,如果他进幼儿园时不哭,我就会受到幼儿园老师的表扬。

他问:“你能不能别大声哭,把眼泪捂在眼睛里?”

我说:不行,包在眼睛下面老师会注意到的,我只能微笑着和妈妈告别了。

他若有所思地同意了。 送他去北大幼儿园时,我得从天通苑坐地铁到五道口。 一路上他一直在念着地铁站的名字。 当他快到五道口时,他伤心地哭道:“你为什么不永远坐下来?为什么?” 每次下了地铁,我都会在五道口抱着他很久,看着一列又一列的火车驶过,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 等他平静下来,我们出了地铁,打车去了幼儿园。 到了幼儿园门口,他拎着一周需要换的衣服走了进来。 包有点重,他扭过身子,咬着嘴唇笑着跟我告别。 我一直看着他走进大楼。 在进大楼之前,他总会回头看看我是否还在。 我远远地向他招手,他也向我招手……我每周都要经历这样的离别。 送完他,我就得赶去上班,一路上我都在哭。 六年过去了,直到儿子四年级时我们有了钱,才换了房间,他终于不用住校了。

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有优点和缺点:五年的校园生活培养了孩子有很强的独立思想,不依赖任何人;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一直没有养成与父母沟通的习惯。 很多事情,他自己做决定,不知道有些事情需要和父母商量,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那时我们还太小,还没有为人父母。 我和我的妻子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的。 我们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所以一切都是通过尝试和错误来学习的。 一开始我觉得北大幼儿园条件不错,空间大,园里有树。 孩子们吃得好,睡得好,每天至少有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此外,北大幼儿园不教授阅读和算术。 我们以为这很好,却不知道孩子也是有烦恼的。 孩子一个人住在幼儿园,只有周五下午才能见到我。 他无法告诉我们他平日里发生了什么。 他只能对着墙壁讲述这个故事。 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二年级时,他曾写过一篇作文。 晚上闭上眼睛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就像在看电影。 他看到爸爸妈妈在各自的书房里看书。 他跑了过去,但他的父母却不见了。 当他醒来时,他感觉到一堵坚硬的墙。 ,他就盖着被子哭了……孩子的床是靠墙的。 我只以为是墙挡住了,防止他晚上滚下来。 没想到这堵墙还是他很多个夜晚醒来时感受到的疼痛。 。

星期五下午我们去学习了。 学习结束后,我去接他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幸运的是,我不是最后一个。 花园里还有几个孩子在追他,但孩子经常拖着一个大袋子。 这一周换的衣服已经在大树下等着我了。 他特别喜欢从地上摘树叶。 他总是站在树下的同一个地方等我。 他生怕我到了就见不到他了。 我从远处看到了他。 我一喊,他就会冲过来。 有时包的拉链没有拉紧,东西就会掉出来。 他会一路跑去接他们。 他会小脸通红地跑到我身边……

那时候,他是多么想回家啊! 但现在,他却不得不伤心地离家出走。

孩子平时很喜欢QQ。 逃跑后,他再也没有上过QQ,也没有任何网络游戏的记录。 他会去哪里?

我记得他小时候很喜欢看书。 他想边走边看书,不知道什么时候撞到了一棵树上。 他会不会在书店里? 我立即联系了所有的朋友,请他们帮我到附近的书店寻找他。 终于,孩子失踪70小时后,我在望京图书大厦找到了他。 朋友告诉我,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泪水从脸上流下来,但我的孩子却很平静,什么也没说……

除了麻木,恐怕只剩下迷茫了。 他能说什么?

外人无从得知孩子为何纷纷离家出走。 他们认为孩子们因为害怕挨打而离家出走。 甚至有人开始散布关于我们家有家庭暴力的谣言。 有人批评这个孩子,说他给整个家庭带来了耻辱……这些都是外人的谎言。 我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平安回来。 孩子平时怕黑,可为什么他却一次次离家出走,在外面睡了一夜,浑身被蚊虫叮咬又红又肿还不回家呢?

他走的那天早上,我发现他带钱去学校买了一台PSP游戏机。 我去学校找他。 我们在谈话室里聊了很长时间。 我追着他问能不能带PSP游戏机来学校。 这是非常荣幸的。 如果觉得荣幸,就站上讲台演讲,把游戏机挂在讲台旁边,摆个展览……我痛苦地想给他下跪。 我只是一直骂他,没想到他真的打算这么做。 放学后我不回家!

这一年来,因为他打游戏,因为妈妈病重,我几乎每天都伤心地哭。 我想知道出了什么问题。 是不是我们不够爱他,不够关心他? 我很后悔这么小就送他去托儿所,但我不是放下手头上的事情来和他一起度过周末吗? 我们几乎每周都一起去远足、游泳和读书。 我们还听他和他爸爸朗诵、讲故事……而且,他一直和我们在一起直到四岁。 那时候的他可真热闹啊!

孩子出生之前,妈妈就来帮我,一直带着孩子,直到他四岁。 老太太很热情,很善良。 我们住的石佛营社区的孩子她几乎都认识。 她经常邀请孩子们来家里玩,我们家成了孩子们的天堂。 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孩子很大方。 他把所有的玩具都给孩子们玩。 购物时,他经常买几本并与朋友分享。 后来他玩游戏的时候还给同学钱,帮别人充值,别人都称他是有钱人。 这其中也许有虚荣的成分,但这主要是因为他从小就养成的慷慨之心。 他不知道这样不好,他只知道大家在一起玩很有趣。 奶奶很勤快,每天不管风雨无阻,都带着孙子到处走走。 她特别喜欢去离家两公里的姚家园火车站看火车。 她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看着他们……十年后,奶奶病重,孩子仍然清晰地写着文章。 他记得三四岁的时候,他和奶奶去铁轨追火车,他就爱上了长途旅行。

孩子四岁时,奶奶回到了新疆。 那时家里条件不够好,请不起保姆。 我们住的地方离工作地点太远,孩子上学成了一个大问题。 最后,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把孩子送去全日托。 在北大幼儿园,孩子一直在散养的环境中成长。 当他生病时,他自己吃药。 他没有像同龄人一样参加任何课外美术辅导班,也没有从小报读学习外语或语言的班。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小学五年级之前,他成绩不错,似乎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习。 然而,当他从小学到初中时,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在选拔考试中,他并没有优势。 不过,他还是花了很多时间读书。 四年级的时候,他就已经读过卡尔维诺的作品,思想比很多同龄人更加成熟。 由于自由发展,孩子的个性不受压抑。 他会不眠不休地做他喜欢的事情。 他不喜欢的事情我们不强求,让他选择; 喜欢一切是不现实的。 如果他能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成长,他或许能够健康地发展,但是他的成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的学习热情。 这可能是每个应试环境下的孩子都会经历的事情。 。 我和儿子的父亲基本上对现在的学校教育持批评态度。 我们无意培养孩子适应,更无意让他们成为学术大师,成为所谓的“应试精英”。 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保持自己的个性并成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巨大矛盾造成的。 再加上孩子性格太强势,从六年级开始就变得叛逆。 很快我就开始厌倦学习,不想去学校了。 他嘲笑语文课本中编写的幼稚教材,讨厌戴红领巾,讨厌虚假空洞的教育形式,公开抗议老师的一些言论。 他无法接受学校以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做法……我无意为我的孩子做任何事。 辩护中,因为他有很多不好的习惯,但我确实很困惑,这种困惑也是我小时候经历过的困惑,导致我们知行不一。

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确实很差,这是我们成年人无法回避的现实。 大多数家长害怕老师,不敢向老师报告问题。 更有什者,他们说为什么以前的老师不好,现在的老师好。 事实上,当他们的孩子毕业、换老师时,他们就会有新的讨论。 作为一名老师,我不妨大胆说实话,让我们看看我们的孩子是如何度过童年和青春期的(仅以孩子所在的班级为例,虽然是片面的,但并不典型):

小学:

7:30到校,8:00开始上课,中午12:00放学,下午4:00左右放学。 无法及时接送的孩子,自费参加课外辅导班至5:30。 中午我们在教室吃饭,自带饭盒。 吃完饭后我们不可以在学校洗衣服。 晚上发臭的饭盒拿回家洗。 除体育活动课和升旗仪式外,学生任何时候都不允许离开教学楼。 中午在课堂上做作业或读书。 不准在走廊里奔跑或大声说话。 四年级开始选拔考试,作业量急剧增加。 大多数学生开始报读校外课程,并在周末参加各种辅导班。 孩子的班级里,只有4名学生没有参加课外辅导班。 从四年级开始,近视人数急剧增加。 到六年级毕业时,32名学生中只有5人没有戴眼镜。

初中:

7:10到校,7:30开始上课,中午12:00下课,1:00上课,下午5:10左右放学。 中午,终于可以去学校食堂吃饭了,也可以走出教学楼,在校园里散步。 不过,你必须在1:00回到课堂。 所有的时间几乎都是学校精心安排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空闲时间。 学校管理更加精细化。 教师严格按照学校实验班学生自主发展手册中学生管理与评价制度细则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个制度有数百条详细规则,从爱国守法到爱老师双手接递物品。 这些规则一半是好的,但一半要么太大、太细,有的是长期行为评估,有的是短期行为评估,混合在一起,需要每周评级。 遵守则满分,违反则零分。 我个人评价,同学评价,小组评价,班主任评价,家长评价,评价完之后还要进行总结分析……教育的积极导向固然重要,但这样的评价真的有效吗? 如果处理不好,是否会因为不够科学、不够全面而对评估产生不利影响? 是否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评估是必要的,但不应该又大又空吗? 每周评估一次是否太频繁? 评价中每一项只给满分或者零分,是否不合理? 评估后进行定性分析是否正确? 这是不科学的。 小组评价时学生可以随意评论吗? 即使评价是公正的,评价后老师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后进生改正错误? 这样的评价是有利于班主任的工作,还是增加了学生的数量? 他们的工作量减少了吗? ……没有人关心这些问题。 人们只是机械地评价,殊不知这样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学生甚至教师的精妙暴政。

孩子们刚进入小学一年级时普遍热爱学习,但渐渐地他们开始讨厌学校的学习生活。 除了孩子本身的问题之外,是不是更大的可能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呢? 受负面情绪的影响,孩子开始对很多事情失去了兴趣。 不只是我的孩子,大多数孩子都是如此。 有多少人因为热爱学习而学习? 到了高中,学习就成了大多数孩子眼中的事情。 恐怕只是为了参加考试。 你学到任何你学到的东西。 如果你不参加考试,你就不会学习。 你完全失去了探索世界的热情。 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成就感,于是就到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去寻找。 但此时我大致认为游戏是没有用的。 我从来没有主动去了解过游戏,也没有尝试去理解孩子为什么玩游戏。 直到不久前我的孩子给报纸投了一篇文章,我才意识到游戏的世界并不只是玩游戏。 杀戮,里面有很多故事,它孕育着团队精神、平等民主思想的种子。 当我此时再审视自己的孩子时,我发现,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生活表面上看似无忧无虑,但他的内心却有很多的躁动,而这些躁动只属于他。 作为他的母亲,我是他最亲近的人。 ,没有试图去理解甚至只是去了解他。

我爱他,但我对爱的理解只是基于我的理解和我的需要。 我是多么自私和无知啊!

想想一年多以来一直与我们对抗的孩子,也许我们真的伤害了他——每个人都有困扰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孩子。 他们是弱者,我们对他们施加了太多的限制和期望。 他们不教他们如何幸福地生活,无情地剥夺他们获得幸福的权利。 我不禁想起了阳阳的电影。 洋洋从游泳池里爬出来后,全身都湿透了。 他的家人并没有关注他。 即使他们看到他,也只会以为他被雨淋湿了。 他们不会知道阳阳是为了婷婷。 婷婷经历的初恋更是悲伤。 仍然只有她一个人,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她的父母也对此一无所知。 我们对我们的孩子了解多少? 追求世俗目标的人可能知道得更多。 世俗的事物往往是可以量化的。 至于精神世界,我们常常对其他人(包括我们最亲近的人)一无所知。 ,连一无所知都有点理所当然了。

作为父母,我们会不经意地忽视我们的孩子。 表面上,我们似乎很重视他们,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关注我们的孩子,而是重视我们自己。

伤害你最深的人是你所爱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应该是事实。 孩子的小名是“冰”。 他在个人签名中写道:“你觉得我冷,是因为你没有靠近我。” 是的,这些年来,我一直忙于工作,以为自己是爱学生、理解学生的。 我做得很好,但我忽视了我的孩子。 我一直自信地以为他是我的孩子,不会有什么不同,却不知道他的性格比我小时候还要坚强。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困惑,我们会无意中筑起一道墙,将自己与他人、真实的自己隔开。 再加上环境系统的压迫,我们逐渐失去了公开说话的能力,甚至体验生活的能力。 我一直担心孩子给老师带来麻烦,所以每次孩子犯错时,我给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批评。 我从来没有问过孩子犯错有没有什么原因。 虽然有时我觉得学校管理不合理,有时他的老师不教科学和艺术,但我从来不在我的孩子面前谈论这些。 我只是一味地强调自己无知,给老师带来麻烦……结果,孩子感到委屈,情绪无法疏导,与学校、老师的矛盾就更大了。 他觉得我们在拒绝他、孤立他、唾弃他……

他逃跑了,他不相信我们爱他!

“一个人不可能让另一个人教他如何生活。那很伤心,但那个人是我最爱的人。” 孩子让我心痛,只因为他是我最爱的人。 我最爱的人不能接受我的理想——我希望他能把一半对游戏的热情投入到其他方面,哪怕只是天上的云彩。 在家里,我经常请他到阳台上看看远处的山。 在27楼可以看到西山,他甚至把这五分钟的景色当成我布置给他的任务,完全不知道我对他的爱。 他不能,现在不能,将来也可能不能。 即使他将来长大了,可能不像现在这么固执,但我们的分歧仍然存在。 就像小说一样,写完之后改变的是故事的情节,即使我们的生活要重来。

孩子早熟了。 十岁时,他特别喜欢电影《通天塔》和《蝴蝶效应》。 据说他现在爱上了《云图》,而他最喜欢的小说家是卡尔维诺。 有时候我会后悔自己之前没有留意他,但如果重来一次,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依然是他,我也依然是我。 我知道一颗破碎的心是无法爱别人的。 我最应该做的就是先调整自己。 用冉哥的话来说——我要先修好自己。

庆幸的是,这个假期,我带着孩子去长途旅行,参加了三峡文化之旅。 在这个群里,我认识了冉云飞、蔡朝阳、江舒、汪峰、傅寒、程维,还有阿田、雪歌、宋慈青云、孟晓和她的妈妈。 他们每个人都是我的一面镜子,让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 看到孟晓老师的剪纸,我不禁想起了胖子的话:“天无云,树无不美,人也该如此。” 非常漂亮。 大家都被孟晓老师感动了,因为她和奶奶的故事充满了时代的色彩,她的剪纸充满了哲理诗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伸展,因为伸展可以独特,独特也可以有趣的。 ……人生最悲伤的事情,大概就是被生活磨垮,失去了激情和个性,只剩下麻木的接受和无奈的承受。

每个人心里都有别人难以理解的秘密,更何况我的孩子生性敏感,读书多。 我都四十多岁了,心里还有很多心结没有解开,更何况他还是个孩子,性格这么坚强? 虽然我知道一点点,但我真的能为他分担吗? 我只能祈祷他能学会平静。 活在世上,要学会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学会与自己和解。

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 我一直想给孩子自由,但是如何呢? 我应该给他什么样的自由? 给予他的自由是他想要的吗? 他会因此受到伤害吗? 他能承受给予他的自由吗? 人生只有一种自由。 这个时候,每个人对于幸福的感受都不同,没有办法检验哪种选择更好。 而且,人生之路是漫长的,我们所认定的可能只是“一时的好”,但它带来的却是“一生的好”。 错误”。

我不是一个“好家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的一些做法甚至是失败的,但我相信,只要我愿意反思和改进,我就能成为一个“好家长”。 好的父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孩子的离家出走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除了痛苦,我也收获了很多。 因为他,我开始反思自己。 因为他,我开始学习和读书。 我什至开始研究游戏。 我也因此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也终于明白了妈妈的遗言——抚养孩子,和他们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我开始花时间陪伴我的孩子。 我相信他在新学年会取得很大的进步,因为我在进步……

作者潘海燕老师来自家长帮助论坛

标签:  姥姥 丧失 北大 困惑 辅导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