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从解放区来的作家中只有一个孙犁

xzdxmynet 发布于 2024-04-25 阅读(109)

——纪念孙犁诞辰110周年(字幕)

刘云峰

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寒冷的冬天,陪伴孙俪从维西来的老朋友、作家康卓专程来到天津看望孙俪。 当时,孙莉还住在多伦路的大院里。 屋里没有暖气,火炉忽明忽暗,寒冷刺骨。 但孙俪却不动声色,饶有兴趣地拿出几本线装古书让康卓和丛维熙欣赏……回家的火车上,康卓感慨地对丛维熙说道:“作家当中在解放区,只有孙犁一人走自己的路;在这个时代,很难找到另一位生活贫困、避世的作家。 丛维熙说:“很难找到第二个作家能与他的文学成就相媲美。一个!”

从1949年1月随解放军进入天津到2002年7月逝世,孙犁在天津生活了53年。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天津完成的。 他是当之无愧的解放区文学巨匠。

1984年5月2日,孙犁在《唐官屯》的开头写道:“我虽然在文章中经常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但实际上我从来没有真正打过仗。文士,不是士兵。我带着各种小手枪,甚至箱枪……”在文章的最后,他说:“当然,没有打过仗的人也能把战争写得淋漓尽致。热闹,就像舞台上的武打一样,虽然绝对不是古代战争的真相,但按照节目可以表现得非常激烈,但我从来不吹嘘自己在这方面有多少感受。”孙俪从不写自己不熟悉的生活,也不用想象去写自己不熟悉的生活。 他的作品虽然没有脱离时代大背景,但大多呈现的是生活真挚、善良、美好的一面。 比如,他写的战争题材小说往往不着眼于战争的悲剧和流血,而是注重挖掘战争时期冀中人民乐观、不畏强暴的精神。 在写战斗的激烈程度时,他往往不使用过多的笔墨去渲染。 相反,他大笔书写了战争时期人民的抗日热情和精神面貌。 小说《风雨第一话》主要描写抗战,没有太多战争场面,更多地描绘了冀中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坚强。 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孙俪也没有描写战争的恐怖气氛,而是展现了生活美好而光明的一面。

《风雨志第一编》第40段开头是这样的:“春天给花草树木、少女增添了清新的色彩和浓浓的情感。春儿跑了一会儿,看她还追不追。我追不上队伍了,我就慢慢地走着,小路的两旁,不断有水车叮当作响的声音,有一个比春儿年纪稍小的女孩,站在那里打瞌睡。当小道上来的时候,那只狡猾的小驴也静静地停了下来,竖起耳朵,等待着小主人的叫声。 ,孙俪画中的场景将是一幅田园诗般的画卷。 即使在描述战争的时候,孙俪也常常不予理睬,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我队与敌人激战时,孙俪的描述也充满抒情风格:“敌人的火力非常强大,现在芒忠他们只能匍匐前进。他们一边射击,一边注意每一个细节。”眼前的小树、小灌木、每一条沟渠,他们都觉得祖国土地上生长的一切,甚至是夕阳、河里的浑水,都与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战斗使命融为一体。”他们跳到河里。 然后大家都向敌人投掷手榴弹,占领了石桥,而芒忠却受伤了。”这是孙犁笔下最激烈的战争场面。虽然有枪林弹雨、殊死搏斗,但孙犁笔下的重点是不是关于战争,而是关于战争召唤下人性的美丽展现。

1992年6月,《孙犁文集》(合集版)出版后,孙犁对来访的金梅说:“令我欣慰的是,我写了几十年,没有一篇文章是粗制滥造的,没有一篇是粗制滥造的。”他说的不是真的。”这就是对待读者一向真诚的孙俪。 因此,他必然会受到读者的喜爱,在心中产生共鸣。

文学的生命力在于真理,尽管这个真理可能是艺术的真理,是经过高度提炼和加工的真理。 只有真实才能打动读者,才有永恒的生命力。 相反,那些虚假的、顺应形势、跟风的作品迟早会被人们遗忘甚至抛弃。

孙犁深受鲁迅影响,是革命现实主义作家队伍中的一员。 不过,孙犁并没有把文学作为解读政治口号的工具,而是与政治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这与孙犁对文学、艺术与政治关系的认识有关。 孙力认为,“既然是政治,国家的重大政策、法令,必然对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产生非常广泛、深远的影响。 文学艺术不就得反映现实生活吗? 当然,它也必须反映政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效果收到了。 这样,文学艺术就反映了政治。 政治已经在生活中发挥作用,改变生活。 如果反映现实生活,政治自然就会反映到生活中。 只有这样,才有艺术表现力。 我告诉韩英山等人,写作品要远离政治。 这并不是说我应该脱离政治。”他还说,“作品只有具有艺术性,才具有思想性,思想才能融入艺术。 所谓追随政治、跟风的写作方法是写不出好作品的。”由此可见,孙俪并不提倡脱离政治,也不反对在作品中反映政治。例外的是,孙犁的作品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变革。孙犁反对的是虚张声势、欺骗、追赶潮流、掩盖错误。孙俪曾说过:“这些年来,创作中有很多不好的经验和教训。 总结负面经验教训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要教导我们的年轻人要更加忠实于现实,让我们的艺术有生命力,不要投机取巧。 ,不赶潮流,努力工作。”

与许多作品众多的作家相比,孙俪的作品数量并不惊人,但作品的质量却很高。 可以说,在孙俪的作品中,很难找到次品,更不用说废品了。 这与孙俪创作态度的认真有关。 他是一位认真的作家,作品一丝不苟,力求完美。 孙俪说:“我自认为没有什么长处。说到修改稿子,可以说是下功夫了。一篇简短的稿子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就能背下来,哪里改了一个标点符号就可以了。” ,我改了,小说出版前我都能背下来,出版后我还是得看。”

孙俪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 他并非没有名利,而且特别喜欢“名”。 然而,他所追求的“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即“现实配得上名声”。 “名”不是“欺世盗名”的“名”,也不是“名不副实”的“名”。 孙俪求“名”的前提是让自己的作品经得起历史、时间和良心的检验。 他说:“每个写文章的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世,能不能传世,现在还不是讨论的问题。如果我们可以看看20世纪60年代我们写的东西, 20世纪70年代,或者几年后,把以前写过的东西拿出来再读一遍,看看你是否对天理良心感到愧疚,是否对时间感到愧疚,是否对亲人和亲人感到愧疚。朋友们,能否给我一个正面的回应?”

清末苗权、孙编的《莲藕香》丛书之一的《静斋盘说》中有一段话。 孙俪特意让曾秀仓写成横幅,贴在座位右侧。 文曰:“闻文章不妥。五:做事一事不善,二事宠事,三事欺心,四事受风俗所欺。” ,而不能示于后人者,与吾所闻者不同,不为者不为祸也,非为第五者而受苦。” 这段话是孙犁对自己和后人的警告。 事实证明,孙俪以认真的态度做到了“五不”,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一个作家的理论修养直接决定了思想的深度和作品的艺术品质。 孙犁的理论修养水平非常高,这在当代作家中是罕见的。 在10卷的《孙犁文集》(修订本)中,《论》占两卷。 如果把两卷《杂论》中与理论相关的部分提取出来,孙犁的理论著作将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可以说,孙犁既是一位作家,又是一位文学理论家。 而且,孙犁的文学艺术理论修养非常成熟和全面。 包括文学创作的目的、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以及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以及中外文学作品的评价和鉴赏。 可以说,孙犁的理论著作涵盖了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

对于文学创作的目的,孙犁尊重鲁迅所倡导的“为生命”的思想。 他说:“在青少年时期,甚至在童年时期,我就觉得文学艺术应该是为生活服务的,应该让生活变得美好、进步、幸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的作品必须服务于生活,必须为生活服务,虽然孙俪不这么认为。”完全认同“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他认为“为生活而艺术,不能完全排除为艺术而艺术,艺术不能达到生活的目的,你的作品就必须有艺术”。 ,也一定要为艺术而努力。” 孙俪也说:“我始终相信,我们所追求的文学就是它,它给了我们的人民未来和希望,就是让我们的民族繁荣昌盛,充满光明。” 正是这种丰富而深厚的理论素养,使孙犁的创作有别于其他单纯基于生活积累的作品。 主要作家。 他的创作具有理论自觉性,是建立在理论升华的基础上的。

作家韩英山专着《孙俪的性格与作品》,包含“淡泊明志”、“编辑道德”、“不善于执着”、“不喜欢炫耀”等章节。 另外,还有两点可以说明孙俪的高品格。 一是不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二是不贪神的功德而骄傲。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孙犁都亲身经历过,有时他也曾走在最前线。 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动作中,孙俪几乎没有根据情况写过任何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他没有趁机投靠他人,为了荣耀而出卖朋友,更没有趁人之危落井下石。 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他宁愿保持沉默。 或许,在正常社会中,这些并不难做到,但在人人自危、是非颠倒的社会环境中,却很难做到。

在天津日报,孙俪长期从事副刊编辑工作,自觉承担起培养青年作家的责任。 通过《文学周刊》的职务,他培养了众多作家,其中一些作家如刘绍棠、丛维熙等已成为当代文学的领军人物。 退休后,他仍然关心中青年作家的成长。 晚年写有《作品读书笔记》、《读一篇散文》、《再谈贾平凹的散文》、《谈铁宁的散文》、《小说读书笔记》、《我爱的一篇散文》、《谈话》和《贾平凹散文集》。 《序言》等,大多是对青年作家的支持和关怀。 其中,《小说笔记》涉及刘绍棠、刘心武、林金兰、宗璞等,《小说笔记》涉及莫言、李航宇、关虹、古华、铁凝等。尤其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人们发现第一个关注莫言并高度评价莫言的人就是孙俪。 莫言对此很感激。

2007年7月,丛维熙在《孙俪的背影》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记得,孙俪去世后,有一天我和莫言通电话,话题突然跳到了孙俪的去世。 他说:“中国只有一个孙犁,他既是一位伟大的儒家,又是一位‘大隐士’(隐士)。按照孙犁的革命资历,如果他多涉世一点,他就会成为了一名伟大的公务员;不,他后来半生远离了官场,坚守了文坛的高贵和清贫,这是文坛的伟大成功,这让我们敬佩他。 然后他谈到了文坛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他是文学上的绊脚石。 当兵时,他的第一部小说是在部队期间出版的。 这部小说的名字叫《民间音乐》。 他没想到孙俪会看到那篇文章,老人立刻写了一篇令他终生难忘的评论文章。 莫言开玩笑地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次审查对我能够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天作为一名作家,我必须以孙俪为榜样。” 人文精神引领。”

丛维熙在文中感叹道:“说实话,我只知道我们这一代作家中的刘绍棠、方淑敏、韩英山,以及下一代作家中的铁凝、贾平凹,都是受过教育的。孙俪:“我真不知道,在文坛那么红的莫言,在刚学写作的时候,也受到了孙俪的关照。”

孙俪对此有何看法?

1980年9月12日,孙犁在《幸存的树苗》一文中说:“这几天,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近几年来,人们常说,哪些刊物、哪些人培养了哪些名人?作家、事实并非如此,比如刘(少堂)和丛(维熙)一进来就能使用他们的稿子,刊物和编辑只能起到帮助和招待他们的作用。恐怕说是修行也太过分了,是贪图天功,掠夺人的美色。

2007年,金梅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孤独中的乐趣:终生藏书家孙犁》,受到好评。 金梅的总结非常准确。 孙俪一生酷爱书籍。 可以说,他沉迷于书,沉迷于书,就像沉迷于生命一样。 在现代作家中,像孙犁这样爱书、读书、藏书的作家不能说是独一无二,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孙俪的学历虽然不高,只上过高中。 然而,在他这一代作家中,很少有人能与孙犁的学术背景相媲美。 孙犁努力吸收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的文史经典。 20世纪50、60年代,孙俪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但他却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 在休养期间,他萌生了成为一名藏书家的愿望。 他曾对照鲁迅日记背后的书账,购买了大量文史经典。 晚年仍勤于读书、思索,创造了《耕堂读书笔记》和《书艺文录》两种独特的文体。 他在《学记》、《书艺文录》中收入了数百部经典和现代作品。 此外,孙犁在书法、画论、钱币、金石学等方面也有丰富的知识,可以说,在解放区出来的作家中,孙犁是读书最多、学术水平最高的一位。素养。

读书开阔了孙犁的视野,丰富了孙犁的思想,提高了孙犁的写作。 孙犁晚年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与他对书籍的热爱和钻研是分不开的。 正是由于对书籍的热爱,孙犁的创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无论是资历、级别、名誉,孙俪都有很多不孤独的理由。 他的很多同事、朋友,甚至学生都身居高位,他可以轻松出入繁华之地; 他有很多追随者——“粉丝”——他们可以举起手臂响应号召; 他还可以作为名人出现并传播八卦。 不过,孙俪对这一切都足够警觉。 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一个作家的使命和责任。 他认为:“文章是通往孤独的道路,既然做了这件事,就得甘心孤独。如果你觉得名利总是在诱惑你,你就写不出艺术作品。”所以,最好不要把文坛变成官场。”

“赤子之心”对于作家来说非常重要。 孙俪说:“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作品艺术化,也就是我们真正想成为一名艺术家,我们就必须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即所谓的‘赤子之心’。” 如果你有这样的心,你就是一个诗人;如果你失去了这样的心,你就会成为一个诗人。” 他是一个骗子和骗子。 如果你保持这种心态,你就能听到大自然和大地的声音。”

孙俪从来都不是文坛的佼佼者。 尽管他曾担任过天津作协主席,但他从未在文坛培植过任何势力,举过任何旗帜,发起过任何运动,也从未借机在文坛谋取名誉和特权。 。 但他及其作品却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形成了“莲湖派”。 评论家冯建南总结这一体裁的特点是:一是善于写乡村生活; 二是善于探索和表达生活中的“美”; 三是善于写实描写和浪漫气氛; 第四,善于探索和表达生活中的“美”; 善于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片来表达充满政治内容和革命激情的日常生活。 孙俪无疑是这一流派最突出的代表,他的作品就是这些特征的明显体现。

孙犁以自己的作品为这一文学流派树立了典范。 同时,他还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 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 孙俪的书虽然从未成为畅销书,但却是长期畅销书。 总会有读者加入他的书。 他的书不靠宣传、不炒作、不分摊,却总有不错的销量。 很多朋友聚集在一起,只要说起孙俪,就有说不完的话题,也有共同的感受。 这就是孙犁的书经久不衰、值得回忆、最值得收藏的原因。 这足以证明孙俪的魅力。

值此孙犁诞辰110周年之际,谨写此文,向这位来自解放区的文豪表示诚挚的敬意!

标签:  孙犁 作家 艺术 文学 从维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